艺术开卷|商代青铜器:“制器尚象”的铸造思路

艺术开卷|商代青铜器:“制器尚象”的铸造思路

否认曾经 2025-02-05 新闻报 24 次浏览 0个评论

商代是中国第一个有信史的时代,其陶器、玉器、青铜器、文学、文字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。其中青铜器以其丰富的形态和深刻的象征意义,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从早期简约的造型到后期复杂的设计,商代青铜器展示了审美观念和社会理念的深刻变迁。它们通过几何型与仿生型两大造型类别,反映了商代人对天地神祇的敬畏与对生死命运的深刻思考。

近日,《商代审美意识研究(修订版)》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。该书以商代的器物和文字研究为入口,带领读者领略商文化中巨大的历史感和宗教神秘感,以此探索中国上古审美意识的起源与发展。本文为书摘,以食器和酒器为例,探讨商代青铜器的形制演变及其蕴含的时代精神,揭示其在形式美、权力象征和宗教理念上的魅力。

商代青铜器种类繁多,形态各异,每一类器具都有相对固定的形制。到了后期,商代青铜器造型的形式美的地位逐渐上升,最终使严整、凝重的青铜器造型淹没在巨大的形式意蕴中,并成为商代人重要的“礼器”。庞大的青铜器透露出威严跋扈的王权意识,也寄寓了商代人欲通天地、祈福除邪的宗教理想。商代青铜器造型“制器尚象”,描摹自然物象而又不凝固呆滞,处处体现出对称均衡的美感和活泼灵动的气韵。厚重狰狞的青铜器也因此成了商代人鲜活的生命精神的象征。这里主要以食器和酒器为例,展现商代青铜器美丽多姿的造型世界的一角。

一、形制与时代精神

青铜器的造型有着明显的时代精神。在夏代二里头时期,青铜器形制较小,器壁轻薄,形制稚气,但造型已基本定型,为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二里冈时期的青铜器还明显地留有陶器的痕迹,一般胎壁薄,纹饰少,体态也较小,古朴简单却不失凝重,看上去轻灵流畅,整体性强。商代后期青铜器虽继续传承着陶器的某些造型特色,如有着浑圆的腹部、丰满的袋足等,但已自成一家。它们更加厚重稳健,往往胎壁较厚,纹饰繁多,体积增大。商代后期青铜器造型具有了鲜明的层次感,而制作技艺的高超又使得青铜器曲线流畅,各部位浑然一体,一派浑然天成的气象。这时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品种,如罐鼎、方彝、鸟兽尊等,也带着明显的时代气息。(图1、图2)

艺术开卷|商代青铜器:“制器尚象”的铸造思路

《商代审美意识研究(修订版)》书封

本文节选自朱志荣著 《商代审美意识研究(修订版)》第五章《商代青铜器的审美特征》作者朱志荣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生活安排日历,本文标题:《艺术开卷|商代青铜器:“制器尚象”的铸造思路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Top
网站统计代码